【不忍食物外表不達標而被剩下】
【廣州民間食物銀行3年收26噸食物】
為了拯救一些面臨被丟棄的食物,余夢露和鄭燁三年前在廣州創辦了一間小型食物銀行,再聯絡社區、學校等團體,將食物分發給有需要的人:「其實有些不完美食品,比如包裝袋充氣不足,或者配方少了調料,不夠鬆脆,甚至巧克力形狀不達標,這些完全可以食用,只不過外形沒那麼美,或者不是定義的標準食物,它就會被剩下,這是很大部分食物剩下一個大原因,不會上到餐檯或者超市。」
他們三年來在廣州收到26噸食物,差不多達兩架雙層巴士的重量,但他們說在遊說的過程中,部分商家仍有顧慮,寧願扔棄食物都不會捐出來。
PDT食物小站創辦人余夢露說,他們(商家)擔心免費送出去,別人覺得這是可以一直免費,基於這原因,他們不願意送出去,就算臨近過期,他們情願扔了,銷毀都不會送出去。
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憂慮,就是捐贈食物的法律風險,根據內地現行政策,萬一捐贈的食物出了事,捐贈者好大機會要負責,所以令不少人卻步:「我們查過慈善捐助法,但沒有一條是專門針對食物捐助,很多關於各種物品,但沒有食品捐助的流程,以及誰負安全(責任)。」
創辦人希望當局可以立法,訂明捐贈食物的責任和風險,從而消除捐贈者的疑慮,鼓勵更多人捐出食物、減少浪費。
#浪費食物
#食物銀行
#有線中國組